一邊是過量使用化肥致地力下降,一邊是養殖糞污直排造成環境污染。如何破解這一難題?
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,關系6億多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,關系農村能源革命,關系能不能不斷改善土壤地力、治理好農業面源污染,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。
轉變發展理念、研發適用技術、探索綜合利用……近年來,各地積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,不僅讓畜禽糞污這一曾經大的農業面源污染源轉化為珍貴的寶藏,同時還讓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改善。
在滿足不斷增長的肉蛋奶消費需求的同時,全國畜禽糞污年產生量約38億噸,畜禽糞污問題日益突出。個別養殖場隨意排污,臭味熏天,地下水氨氮超標,嚴重影響著居民的健康和日常生活。
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,大家現在對肉類的需求也是不斷增加。數據顯示,2015年,咱們國家的豬肉產量超過了5400萬噸,而消費量則站到了全世界的52%。各地的養殖場不斷出現,讓很多農民朋友取得了可觀的收入。
不過,事情總是有正反兩方面。養殖業迅猛發展的一個副作用就是,牲畜的糞便成了一個大問題。調查數據就顯示,畜禽養殖業排放的化學需氧量達到1268.26萬噸,占農業源排放總量的96%。
拋開這些數據,其實咱們在現實生活中,肯定都對牲畜糞便非常的討厭。牲畜糞便不但影響環境美觀,大量滋生蚊蟲細菌,而且還會污染環境。但是,咱們不能因噎廢食,養殖業肯定要發展,關鍵問題就在于,這些養殖廢棄物如何變廢為寶。
這些養殖廢棄物,本身就是循環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當做農家肥來使用,能夠助推綠色生態農業的發展,這些做法,大家肯定都清楚。所以現在的任務,就是在產業化的大背景下考慮養殖廢棄物的利用問題。
實際上,農業部在不斷推進養殖設施化、生產規范化、糞污無害化。截止2015年,就已經有了將近4千個示范點。咱們從這里也可以發現,這門生意,潛力其實是非常大的。
隨著農業專業化的推進,其實發展養殖業廢棄物的再利用也可以有一些新的思路。讓各個養殖場各自建設廢棄物回收裝置效率不一定高,其實咱們可以探索一下,有專門的公司為各家養殖企業提供成套的解決方案,質量就更有保證。而且通過專業化的運作,還可以把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事情,開拓成一個新的有利可圖的行業。
正所謂:
牲畜糞便討人厭,加工利用變資源。專業運營增效益,循環農業大發展。